Blender 是一款免费开源的3D创作软件。支持整个3D管道建模,绑定,动画,模拟,渲染,合成和运动跟踪,甚至视频编辑和游戏创建。高级用户可以使用Blender的Python脚本来定制应用程序并编写专用工具。Blender是跨平台的,可在Linux,Windows和Macos上运行。
此次版本迭代带来多维度核心升级,性能与体验实现双重跃升。
色彩管理方面,新增支持ACES 1.3/2.0标准,提升色彩准确性;渲染引擎Cycles引入金属薄膜虹彩效果,增强材质表现力;次表面散射(SSS)支持多反弹计算并消除黑色接缝问题,体积光算法优化后伪影显著减少,画面更纯净。
节点系统革新显著:几何节点与着色器节点新增“数据包”与“闭包”功能,配合“重复区域”和“切换菜单”设计,逻辑构建效率大幅提升。工作流优化方面,资源架集成至合成器,简化操作路径;渲染设置移除“实验性”选项,正式启用自适应细分技术;OpenEXR支持多层输出及色彩空间元数据嵌入,满足专业工作流需求。
作为覆盖全模块的深度迭代,Blender 5.0通过技术突破与流程重构,为用户提供更高效、专业的创作工具。
目录
Blender 5.0 新功能
动画绑定系统革新
绑定工具智能化升级
- 形状键(Shape Keys)新增”复制到所选对象”功能,通过Alt+拖拽实现多选形状键的同步编辑,配合支持多选与拖放的新UI界面,大幅提升关键帧动画的批量调整效率。骨骼系统突破性实现”实例级隔离”——骨骼可见性设置与选择状态独立存储于各姿态骨骼自身,彻底解决多骨骼系统实例同时操作时的干扰问题。
- 骨骼”自定义形状”新增两大核心选项:启用”影响控制器(Affect Gizmo)”可将控制器精准定位至”覆盖变换骨骼”位置;选择”用作轴心点(Use As Pivot)”时,骨骼旋转将围绕”覆盖变换骨骼”原点进行,实现更精准的轴心控制。新增的”几何数据属性约束(Geometry Attribute)”则扩展了网格变形的逻辑构建维度。
动画核心功能集成化
- “复制全局变换(Copy Global Transform)”功能从附加组件升级为核心功能,实现空间变换数据的直接复用。所有动画编辑器统一采用整帧线条绘制标准,新增底部播放与帧范围控制区,形成标准化时序操作面板。传统”时间线编辑器”被功能完备的”动作编辑器(Dope Sheet)”取代,旧项目文件将自动升级。
- 新版动作编辑器支持缓存可视化与”显示场景条带范围”叠加层,使关键帧序列管理更直观。
- 图表编辑器W轴颜色从固定蓝色调整为可主题化黄色,关键帧弹窗增设关键帧集与类型信息显示,配合”全局变换”面板的子面板默认折叠设计及槽位选择器类型标识,界面层级更清晰。
用户界面统一性提升
- 动画编辑器底部区域整合播放控制与帧范围调节功能,形成模块化操作区。”全局变换”面板UI风格统一,子面板默认折叠减少视觉干扰。
- 槽位选择器增加类型标识符,使关键帧类型判断更直观。这些改进共同构建了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交互体验。
色彩管理体系飞跃
HDR与广色域显示突破
- 新增Rec.2100-PQ/HLG两种HDR调色显示模式,适配HDR电视及YouTube HDR视频制作;新增ACES1.3/2.0视图选项作为Filmic替代方案;AgX HDR视图则让HDR场景也能使用AgX色彩风格。
- 每个.blend文件独立配置”工作色彩空间”,默认Linear Rec.709,新增Linear Rec.2020与ACEScg选项,支持广色域颜色处理,便于对接ACES工作流。项目初期需统一工作空间以避免色彩偏差。
智能色彩空间转换
- 打开旧文件或链接资源时,系统自动执行近似色彩空间转换,复杂场景仍建议手动微调确保精准。HDR/广色域显示支持实现”所见即所得”——用户可根据输出目标选择显示设备:HDR电视/YouTube选Rec.2100-PQ/HLG,P3色域显示器(如高端Mac)选Display P3,普通显示器选sRGB。
OpenColorIO专业度强化
- 全面兼容ACES2.0 OpenColorIO配置文件,打开不同OCIO配置文件时弹出明确警告。新增BLENDER_OCIO环境变量,支持为Blender单独配置色彩方案,不影响其他软件。这些改进使专业影视级调色流程更流畅,同时通过自动转换提示降低普通用户的学习门槛。
- Blender 5.0通过动画绑定与色彩管理的双重革新,构建了从基础操作到专业调色的全链路优化方案。动画绑定模块通过智能工具重构与界面统一,提升创作效率;色彩管理体系则通过HDR/广色域支持与智能转换,打通专业工作流与普通用户的操作壁垒。
合成器
- 位移节点增插值选项,合成节点树独立可跨文件复用,Split节点支持旋转。
- Alpha Over节点新增“分离/联合”双模式。
- 位移、缩放、变换等节点新增“扩展模式”选项,精准控制边缘处理。
- Glare节点新增Sun Beams模式,操作简易超越独立节点,可快速生成高质量太阳光束效果。
- Sun Beams模式增抖动输入,以轻微噪点换取高速渲染。
- 新增合成器序列条修饰器,为视频序列编辑注入合成器控制新维度。
- Glare节点新增“卷积核”选项,可自定义高光模糊效果;“菜单套接字”与“切换菜单”节点强化逻辑组织能力;节点编辑器新增资产架,快速调用常用节点资产;“转换为显示”节点支持手动色彩空间转换,满足高级用户精细控制需求。此外,多项功能优化与冗余功能移除同步推进,全面提升合成效率与创作自由度。
几何节点
Bundle数据包体系
- 创新数据打包方式,单条连线传递多值组合。新增组合/分离/合并数据包节点,支持着色器节点协同,实现跨模块数据高效流转,提升复杂场景组织效率。
Closures逻辑注入
- 突破传统节点组复用限制,通过Closure Zone创建可注入外部节点的动态逻辑容器。EvaluateClosure节点直接运行闭包逻辑,适配着色器场景,实现逻辑与数据的解耦重构,灵活性跃升。
查看器智能交互
- 支持动态输入非集合数据,链接断开自动清理插槽。电子表格多数据同屏对比,节点内直接查询单值,实现从数据浏览到精准调试的全链路可视化。
切线系统革新
- 新增UV切线节点,MikkTSpace库标准生成确保渲染兼容性。Fast模式加速4倍但牺牲兼容性,用户可按需选择。需UV贴图明确定义方向,配合基础资源库新增节点组与修改器扩展,构建完整切线处理方案。
Cycles渲染器
着色系统革新
- 次表面散射引入多反弹随机行走算法,精准还原光线穿透材质时的散射效果,有效减少暗化伪影,虽略微增加渲染时长但大幅提升真实感;原理化BSDF与金属BSDF新增金属薄膜虹彩支持,通过电介质薄膜物理模拟实现真实虹彩效果,扩展材质表现力。
体积系统升级
- 烟雾/火焰模拟采用NanoVDB加速渲染,立方/线性插值结合随机采样优化性能,在控制噪点的前提下接近“最近邻”效果;新增空散射算法,消除重叠体素块状伪影,无需手动设置步长/最大步数等参数,性能与噪点表现因场景而异;细分曲面修改器自适应细分转为正式功能,新增“对象空间”模式优化实例化内存使用,置换/法线贴图行为与EEVEE保持一致。
硬件与兼容性
- CUDA支持扩展至sm_50(GeForce 900系列以上),OSL摄像机支持更丰富参数类型;重大变更中,光圈位置与焦距解耦,确保景深计算一致性,OSL着色器需手动调整aperture_position计算逻辑(原公式乘以focal_length * 1e-3)。
EEVEE与视口
曲线系统革新
- 曲线绘制功能全面重写,适配新“曲线(Curves)”对象类型,阴影细节优化,几何表现更接近Cycles 3D曲线。新增“圆柱体”渲染选项,避免扁平丝带外观,提升毛发着色准确性,并改善EEVEE中的交叉效果。EEVEE引入内部阴影偏移技术,有效防止自阴影伪影,改变现有文件外观表现。
MatCaps视口预览升级
- 重制材质预览球并新增镜面光层,显著提升暗色表面的着色质量与可视性,使材质预览更接近真实光照效果,优化创作时的视觉反馈效率。
雕刻、绘制与纹理
多分辨率与基础网格控制
- 多分辨率修改器新增“基础一致”操作,可将基础网格顶点精准对齐细分后位置,提升网格一致性。绘制时权重值低于0.0001时自动归零,权重覆盖显示默认从“无”改为“活动项”,优化视觉反馈精度。
笔刷属性深度定制
- 笔刷大小、强度、抖动属性支持自定义曲线,可精细调控绘图板笔触效果,提供多种预设曲线选项。抓取、蛇形钩等工具隐藏压力灵敏度开关,操作更简洁。内置笔刷按目录分组管理,新增“绘制像素艺术”“擦除像素艺术”专用笔刷,满足特定创作需求。
性能与存储优化
- 变形操作撤销数据压缩率提升50%以上,内存占用减少至少10%。涉及拓扑变更的雕刻操作(如修剪、重拓扑)向通用撤销系统报告内存使用,提升系统资源管理效率。
Python API重大调整
- 绘画设置按模式独立存储,避免跨场景共享冲突;径向对称设置移至网格数据,支持对象级配置。笔刷与调色板颜色采用场景线性色彩空间存储,旧版本笔刷需手动校正。笔刷大小表示方式由半径改为直径,curve属性重命名为更直观的curve_distance_falloff及curve_distance_falloff_preset,相关预设操作符被曲线模板替代,逻辑更清晰。
安装说明
- 便携版,解压后运行【blender.exe】即可使用














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